《酒类风味化学》
作者:
范文来
出版日期:
2013-12-31
字数:
466000
开本:
特16
页数:
430
分类:
食品科技
ISBN:
978-7-5019-9162-4
定价:
¥60.00
官网优惠价格:
¥48
您也可以去
购买(点击图标进入购买页)
内容简介
[ ]
图书目录
目录
1引言()
11风味化学的发展历史()
12风味的概念及风味物质的特点()
121风味概念()
122影响饮料酒风味的主要因素()
123风味物质()
124风味物质的特点()……目录
1引言()
11风味化学的发展历史()
12风味的概念及风味物质的特点()
121风味概念()
122影响饮料酒风味的主要因素()
123风味物质()
124风味物质的特点()
125化合物阈值()
126气味强度()
127异嗅/味或污染的气味()
128饮料酒风味化学的概念()
13风味化学在饮料酒生产与技术管理上的作用()
2风味化合物的提取、分离与鉴定()
21风味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()
211溶剂萃取()
212固相萃取()
213固相微萃取()
214搅拌子吸附萃取技术()
215顶空进样技术()
216蒸汽蒸馏技术()
217分馏技术()
218直接热脱附技术()
22嗅觉闻香技术()
221概述()
222风味化合物研究的方法()
23风味化合物的鉴定技术()
231保留时间法和保留指数法()
232气相色谱-质谱技术()
233二维或多维气相色谱-质谱技术()
234核磁共振(NMR)鉴定化合物的结构()
235手性化合物鉴定技术()
236HPLC或LC-MS鉴定技术()
3嗅觉、味觉及其生理学()
31嗅觉及其分类()
311嗅觉的概念()
312嗅感物质的分类()
313饮料酒风味轮()
32嗅觉的生理基础()
321嗅觉的一般生理学()
322嗅觉上皮中三叉神经的感觉()
323气味结合蛋白()
324气味感受器()
33化学嗅觉刺激——嗅觉理论()
331立体结构理论()
332气味振动理论()
333振动诱导电子隧道分光镜理论()
34味觉()
341味的概念()
342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()
35化学觉()
351麻刺感()
352凉爽感()
353热感或辣感()
354涩味()
4常见有机化合物风味()
41醇类化合物()
411饱和脂肪醇()
412不饱和脂肪醇()
413多元醇()
414复杂的醇()
415酒类生产过程中醇类的形成机理()
42羰基化合物()
421醛类化合物()
422缩醛类化合物()
423酮类化合物()
424羰基化合物生成机理()
43有机酸类化合物()
431饱和脂肪酸()
432不饱和脂肪酸()
433脂肪酸的产生与降解途径()
44酯类化合物()
441饱和酯类()
442不饱和酯类()
443重要酯类的生成机理()
4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()
451常见化合物的命名()
452手性化合物的命名()
5芳香族化合物风味()
51苯基类化合物()
511芳香醇类()
512芳香醛类()
513芳香酮类()
514芳香醚类()
515芳香酸类()
516芳香酯类()
517烷基苯类化合物()
518芳香族化合物的产生途径()
52萘及其衍生物()
53酚及酚醚类化合物()
531酚类化合物()
532酚醚类化合物()
533多酚类化合物()
534酚和酚醚类化合物形成的生物学途径()
535p-香豆酸和阿魏酸的热降解形成酚类化合物()
536香草醛微生物法生产()
6含氧杂环化合物风味()
61氧杂三环化合物()
62氧杂五环化合物()
63呋喃类化合物()
64吡喃类化合物()
65氧杂环七烷化合物()
66内酯类化合物()
67含氧杂环化合物形成机理()
671糖的热降解()
672焦煳气味化合物形成机理()
673呋喃扭尔产生的生物学途径()
674索陀酮的形成机理()
6755-乙基-3-羟基-4-甲基-2(5H)-呋喃酮的形成机理()
6762-糠基乙基醚的形成途径()
6771,3-二氧杂环戊烷的形成途径()
678内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机理()
68杂环化合物的命名()
681定义与命名()
682非芳香族杂环化合物()
7含氮化合物风味()
71胺()
711千日菊素()
712山椒醇类化合物()
713异假向日葵酰胺()
714墙草碱()
715N-(2-甲基丁基)-反,顺,反-2,6,8-癸-三烯胺()
716N-异丁基-反,反-2,4-十一-二烯胺()
717辣椒素()
718其它的胺类化合物()
72氨基酸()
721单氨基酸()
722缩合氨基酸()
73芳香族的含氮杂环化合物()
731吡嗪类化合物()
732吡啶类化合物()
733喹啉类化合物()
734吲哚类化合物()
735苯并吡嗪类化合物()
74非芳香族含氮杂环化合物()
75杂环类化合物形成机理()
751吡嗪类化合物的形成机理()
752吡啶类及吡咯啉类化合物的形成机理()
753吲哚的产生机理()
8硫化物风味()
81硫醇和硫代酯类化合物()
811硫醇类化合物()
812硫代酯类化合物()
82非环状硫醚和多聚硫醚()
821含一个硫的化合物()
822二硫醚()
823三硫醚和多聚硫醚()
83饱和环状硫化物()
84不饱和含硫杂环化合物()
841噻吩类化合物()
842噻唑类化合物()
85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()
86硫化物的形成机理()
861硫化氢的形成机理()
862硫醇的形成机理()
863硫醚的形成机理()
864糠硫醇的形成机理()
8652-甲基呋喃-3-硫醇的形成机理()
866饱和环状硫化物的形成机理()
8672-乙酰基-2-噻唑啉的形成机理()
868蔬菜中硫化物的形成机理()
9萜烯类化合物风味()
91碳氢类化合物()
92萜烯醇类化合物()
921非环状萜烯醇类化合物()
922环状萜烯醇类化合物()
923结合态萜烯醇类化合物()
93萜烯醛类化合物()
94萜烯酮类化合物()
95萜烯酯类化合物()
96萜烯醚类化合物()
97萜烯类化合物的形成机理()
971从结合态萜烯类化合物生成()
972β-大马酮产生机理()
973β-紫罗兰酮的形成机理()
974葡萄螺烷的形成机理()
975雷司令缩醛等化合物的形成机理()
976微生物合成萜烯类化合物()
10与味觉有关的化合物()
101酸味()
1011酸味的概念()
1012酒中主要的酸味物质()
102甜味()
1021甜味的概念()
1022主要的甜味物质()
103咸味()
104苦味()
105鲜味()
参考文献()
[ 展开全部隐藏部分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