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茶文化(高等学校专业教材)》
 
作者:
张凌云
出版日期:
2015-04-01
字数:
290000
页数:
250
分类:
食品
ISBN:
978-7-5184-0248-9
定价:
¥42.00
官网优惠价格:
¥33.6
您也可以去 


 购买(点击图标进入购买页)
 
内容简介
[  ]
图书目录
绪论	1
第一节 茶文化的定义、内涵与特征	2
一 茶文化的定义与内涵	2
二 茶文化的基本特征	3
第二节 中国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	6
一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	6
二 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	9
三 中华茶文化……绪论	1
第一节 茶文化的定义、内涵与特征	2
一 茶文化的定义与内涵	2
二 茶文化的基本特征	3
第二节 中国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	6
一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	6
二 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	9
三 中华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	10
第三节 为什么要学习茶文化	13
一 茶文化体系的构成	13
二 茶文化体系的核心思想与茶人精神	14
三 茶文化体系的素质教育功能	15
 茶及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	19
第一节 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	20
一 茶树的起源和原产地	20
二 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	20
三 饮茶文化在国内的传播	23
第二节 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阶段	26
一 茶文化萌生时期的饮茶方式	26
二 茶文化的最初成形与煎茶法的发展	26
三 中华茶文化的兴盛阶段	29
四 明清茶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	34
第三节 古代茶业制度	37
一 贡茶制度	37
二 茶税制度	38
三 榷茶制度	39
四 茶马互易政策	42
 茶叶分类与加工	46
第一节 茶叶的分类与品质特征	47
一 我国茶区分布	47
二 我国茶叶分类与品质特征	48
第二节 各类茶的加工方法	54
一 绿茶的加工方法	54
二 红茶的加工方法	55
三 乌龙茶的加工方法	56
四 黄茶的加工方法	57
五 白茶的加工方法	58
六 黑茶的加工方法	59
【扩展阅读】 再加工茶--茉莉花茶的加工	60
第三节 我国各地名茶简介	60
一 绿茶中的名茶	60
二 红茶中的名茶	64
三 乌龙茶中的名茶	67
四 黄茶中的名茶	70
【扩展阅读】 为什么高山云雾出好茶?	71
 饮茶与健康	73
第一节 茶叶有益健康的主要成分	74
一 茶的营养价值	75
二 茶的药用成分	77
第二节 茶叶的主要保健功能	80
一 抗氧化和调节机体免疫作用	80
二 调节血脂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	81
三 防癌抗突变	82
四 抗菌消炎	82
五 抗辐射作用	83
六 消除口臭作用	83
第三节 科学饮茶常识	84
一 如何做到科学饮茶	84
二 饮茶也有适宜人群	85
 茶叶品质评定与检验	91
第一节 茶叶感官品质形成原理	92
一 茶叶色泽的形成	92
二 茶叶香气的形成	93
三 茶叶滋味的形成	94
四 茶叶形状的形成	95
第二节 茶叶审评基础知识	97
一 茶叶品质评定的方法	97
二 茶叶品质的评价内容	100
第三节 常见茶叶品质审评程序	106
一 绿茶审评操作过程	106
【扩展阅读】 龙井茶品质特征与审评	108
二 乌龙茶审评技术方法	109
【扩展阅读】 铁观音审评	111
三 红茶审评	111
第四节 感官品质记录与结果判定	113
一 品质记录	113
二 审评结果的判定	114
第五节 茶叶品质检验	115
一 干茶容重与比容	116
二 红碎茶品质的化学鉴定	116
三 绿茶滋味化学鉴定	117
【扩展阅读】 宋代斗茶活动	118
 茶的品饮艺术	121
第一节 泡茶用水选择	122
一 水源的选择	122
二 煮水	123
三 水质对茶汤的影响	123
第二节 茶的冲泡艺术	124
一 茶具的选择	124
二 茶叶冲泡的水温	126
三 冲泡的时间	126
四 各类茶的冲泡方法	126
第三节 茶艺礼仪与茶席布置	128
一 茶叶品评中的礼仪	128
二 茶席布置的要素	130
第四节 常见茶艺表演欣赏	133
一 名优绿茶杯泡法茶艺流程	133
二 盖碗冲泡法茶艺程式	134
三 潮汕工夫茶壶杯泡法茶艺程式	137
【扩展阅读】 紫砂壶艺术与选用	138
 国内外茶俗文化欣赏	141
第一节 饮茶习俗与社会生活	142
一 客来敬茶	142
二 茶与婚俗	144
三 汉族的茶饮习俗	146
第二节 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	149
一 藏族的酥油茶	149
二 白族的三道茶	150
三 土家族的擂茶	151
四 蒙古族的咸奶茶	152
五 纳西族的盐巴茶与”龙虎斗”	153
六 回族的刮碗子茶	154
第三节 国外主要茶俗文化	156
一 韩国茶俗文化	156
二 日本茶俗文化	161
三 英国茶俗文化	168
 中华茶文化的核心--茶道	171
第一节 茶道的基本含义	172
一 日本人对茶道的解释	173
二 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	173
第二节 中华茶文化与儒、道、佛的关系	174
一 茶文化与儒家思想	174
二 茶文化与道家思想	179
三 茶文化与佛家思想	180
第三节 茶道的思想内涵与大学生的德行教育	183
一 茶道的思想内涵	183
二 大学生的德行教育	184
 茶与文学艺术	187
第一节 茶与文学	188
一 唐代以前的茶文学作品	188
二 唐代茶文学作品	190
三 宋代茶文学	196
四 明清时期的茶文学	204
五 近现代茶文学	208
第二节 茶谚和茶联	209
一 茶谚	209
二 茶联	212
第三节 茶与书画	213
一 茶画	213
二 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	215
第四节 茶歌舞	217
一 茶歌舞	217
二 采茶戏	218
【扩展阅读】 《叶嘉传》 宋·苏轼	219
 茶文化与社会功能	222
第一节 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	223
一 茶道、茶德精神的新发展	223
二 饮茶技艺--茶艺的创新与发展	224
第二节 茶馆文化	225
一 茶馆文化的内涵	225
二 中国茶馆发展历程	227
三 中国当代茶馆	229
第三节 茶文化与旅游	231
一 茶文化旅游的内涵	232
二 茶文化旅游的特点	232
三 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	233
第四节 茶文化的社会功能	234
一 弘扬传统文化,提高人文素养	234
二 调整社会关系,促进社会交往	236
三 为人们提供高层次的精神享受	237
四 提倡清廉俭德,倡导社会风气的好转	239
五 以茶为媒,扩大对外交流	239
【扩展阅读】 无我茶会及其精神	241
[ 展开全部隐藏部分 ]